根本没有美丽新世界

    曾经有人问我,“人为什么要读书?”我的回答是,“你去看看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就懂了。”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作者尼尔·波兹曼也曾提到过这两本“反乌托邦”的经典著作。这两本书向读者们描绘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1984》是“老大哥”利用恐怖政策来控制人们的行为自由,人们在这个世界里因为失去自由而感到痛苦;而《美丽新世界》则是通过幸福、稳定的社会关系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自由,人们在这个世界里因为摆脱了自由的重负而倍感喜悦。对此,尼尔·波兹曼是这样认为的,“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那么,我们所热爱的东西究竟是如何反过来毁掉我们的呢? 

    在赫胥黎寓言的新世界中,人们不再是胎生,而是靠人工繁殖,胎儿也不再由母体分娩,而是依靠流水线的加工完成。这个世界有着严格的种姓制度,人们的阶层分为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埃普西隆五种。每个种姓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也享受着不同的待遇。不过不用担心,每个种姓的人都认为自己能是最快乐的,换言之,埃普西隆不会因为自己不是阿尔法而感到难过。婴儿在出生后就开始遵从这个世界的设定,通过睡眠教育、条件反射刺激,潜移默化地被动植入各种用以维持社会平稳的思想。为了避免人们出现烦恼的情况,并最大程度得到快乐的滋润,这个世界里面的社会还给所有人提供了大家满意的娱乐以及每个人都可以吸食的一种叫做“索麻”的精神药品,它会让你飘飘欲仙,无忧无虑,以虚幻的安慰使你无比快乐。在这里,性爱不再有所荫蔽,欧洲贵族上流社会的交际方式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推崇,只有一位性伴侣是件非常丢人的事,因为这里人人相属。人们没有痛苦,也无需思考,所需要做的便是根据种姓的分配各司其职,以及尽情地享受各种姓各自的乐趣。

    这里不再有我们所深恶痛绝而的孤独、不幸、危险、罪恶、衰老、丑陋、饥饿、传染病已经种种无法言说的痛苦折磨等等,这里正像我们敬仰的伟大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梦想的那样有条不紊的进行。孵化与设置中心主任对此便说过这样一句格言:“这就是幸福和美德的秘密—喜欢上你们要做的事情。所有设置的目的都在于:让人们喜欢上他们无法逃避的社会命运。”  

    书中所有人物之中,将这个美丽的新世界看得最为清晰透彻的人,恰恰是这个世界的领袖,总管—穆斯塔法·蒙德。马克思和赫姆赫兹虽然产生了自我意识,蔑视新世界的价值标准,但是他们并不理解自我意识的意义所在,他们同样不知道脱离了这个社会,人们又该如何生存,追求什么;而即不受“野蛮”文明认可,也不受“理想”文明认同的异类—约翰虽然意识到了新世界的道德沦丧和人性泯灭,却不明白这个安定平稳的社会绝非他能凭借一己之力便可将其改动的。总管明明可以轻而易举解决掉约翰这个麻烦,但他还是选择将自己的想法和对这个世界的领悟告知给这位“不速之客”,他并不尝试说服这位“野蛮人”,也不期待他能放弃已有思想和观念投进新世界的拥抱之中。他之所以选择这么去做,是因为他知道约翰是福帝理念如此兴盛之前那段悠久历史中传承而来的文化与道德的火种,他的身上还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不希望火苗就此熄灭,却也知道它终究无法摆脱命运,在三观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存活下去。 

    约翰和总管的对话,可谓极为精彩。犀利、深邃的对谈,不仅让我们得以摸清新世界中困惑我们的诸多问题,还可以让我们在敬佩约翰的执著与坚持的同时,不免使我们由衷钦佩总管的敏锐和灼见。在此,仅摘录二人的谈话的部分内容,不做任何评论。

    “因为我们的世界与《奥赛罗》的世界不同。没有钢材,你造不了小汽车;没有社会动荡,你创造不了悲剧。现在,世界稳定,人民幸福。他们要什么有什么。他们决不会想要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富足、安全。他们不会生病,不害怕死亡。他们对激情和衰老一无所知。没有父亲、母亲的烦恼事,没有妻子、孩子或爱人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他们接受这样的条件设置,他们的行为举止不得不按照设置来。如果有问题,有索嘛帮忙。”

    “与我们不让他们读《奥赛罗》的原因相同,这些书太古老了。它们讲的是数百年前的上帝,不是现在的上帝。” 

“但是上帝是不会改变的。”

“然而人是会变的。”

“孤独的时候,信仰上帝是自然而然的—夜晚独自一人思考死亡的时候……”

“但是人们现在不会孤独。”

“但是我不喜欢舒服。我要上帝,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善良,我要罪恶。”

“与受苦受难付出的高昂代价相比,实际的幸福往往显得卑劣。稳定当然不如动荡来得热闹。知足常乐绝不如与不幸做努力抗争那么有魅力,也没有抗拒诱惑,或抗拒被激情和怀疑毁灭那么引人入胜。幸福绝不是宏伟壮观的。”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精神文化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让文化成为一座监狱,另一座是赫胥黎式的—让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在这个“滑稽”的世界,只要你放弃自我意识,甘愿被社会同化,积极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你就可以在短暂的工作时间之外,享受快乐。我们再不用畏惧衰老和死亡;我们再不用担心婚姻不幸,无暇顾及父母和孩子;我们再不用担心社会不稳定,缺乏安全感;我们再不用忍受沉重的工作和烦闷的生活;我们再不用害怕饥饿和贫穷,战争和疾病。这里有我们梦寐以求的一切,代价却只有一个,那便是放弃自我!然而消除个性带来的社会平稳,却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说乌托邦承载着每个人内心最真切的希望和美好,那反乌托邦绝对反其道而行之环绕着人与社会最深处的隐患,弥漫着全部的灾难与担忧。”

    几乎所有读者在评价这个“美丽”的新世界时,都持有批评和厌恶的态度,当然作者的本意也是让我们否定这个世界,但我还是想提供给大家一个不同的思路。我们不妨仔细想一想,这个绝对理想的世界为何会被世人所谴责。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亦或是社会运行的理念等等都与赫胥黎笔下的世界差距巨大,所以当我们看到与我们的三观极其不同的新世界时,我们便会本能的排斥它的一切。我们的思想深受我们所处环境的影响,我们嘲笑新世界中的人们可怜、愚笨,殊不知他们也同样这样看待我们。正如他们完全无法理解我们所捍卫的自由、个性、贞洁……那样,我们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们完全无法从客观角度,评价我们生活的世界与这个极端“理想”的世界,孰优孰劣。但是,依我看来,这个美丽的新世界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是优于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文学、历史、艺术和宗教,有些人认为这不过只是庸人自扰,聊以慰藉。正如书中所言,“当你每天都幸福得晕眩时,为什么还会需要毕加索或者莎士比亚?文学艺术往往是为了表达冲突,超越痛苦,那么,在一个冲突和痛苦根本不存在的世界里,文学艺术也就变成了社会的“阑尾”。”对比虚无缥缈的人类文化,切实的幸福感才是这些人所真正需要的。在这里,人们不需要宗教,因为没有人会感到不满,会有无法实现的祈求;人们不需要艺术,因为艺术并不会给人带来酣畅淋漓的快感;人们不需要法律,因为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无比幸福。在这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人说,我们之所以厌恶《美丽新世界》里面这种所谓的幸福生活,是因为害怕有一天这个世界会用廉价的享乐让我们变成社会的零件,而不是社会的主人。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现代人用以消磨时光,寻找快乐的抖音快手、虚拟游戏、网络直播,难道就是高贵的享乐么?新世界中的人是社会机器的零件,难道我们现在就是社会的主人么?我们或许会认为这个极度稳定的社会毫无自由可言,难道事实真的如此么?我们的自由程度又比他们高上多少呢?什么又是真正的自由呢?构建美丽新世界最关键的几点:阶层分化、娱乐至上、信仰质疑和摒弃文化难道不已经悄然渗透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之中了么?就社会而言,如果我们真切见识到了贫穷、饥饿、疾病和战争是如何折磨、摧残我们当前世界上的人时,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向往新世界的想法么?就个人而言,无法脱逃令人喘不过气的工作压力、矛盾频发的家庭问题和将人搞到筋疲力尽的人际关系时,难道我们也没有一点向往新世界的想法么?多少人依赖吸食毒品、醉酒笙歌来逃离痛苦,体尝欢愉,与之相比,新世界就显得“美丽”多了,这里本就毫无痛苦可言,并且人们还可以利用与人无害的索嘛获得无尽的快乐,这又有何不可呢?生活在美丽新世界中的人们,从未有一丝一毫成为我们的想法,可我们或多或少总会思考成为他们的可能。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比他们拥有更加自由的思想和更加聪慧的头脑,而关键在于我们的世界没有任何一点能吸引他们愿意成为我们的美好之处,而他们的世界却是集我们的各种梦寐以求的幻想于一身的理想乌托邦。也许这个世界并不那么糟糕,这个世界其实还挺好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或许并不完美,但却有人类所应具有的各种情感和自由。也许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一直走在前往理想的路上,却从未真正抵达到理想。

    想到之前在台湾上课,一位教古诗词的女教授在课上讲自己的一个学生,写剧本拍纪录片还拿了一些奖,非常厉害。但她总觉得苦恼抑郁,觉得父母和朋友都无法理解自己,多次试图自杀未果。有一次她又企图自杀被教授知道了,教授去和她沟通,当时她握住教授的手一直哭说:“如果你是我妈妈就好了”,又补充讲“上次我拍了电影拿了奖,回家告诉爸妈,他们竟然第一反应是问我有多少钱奖金”“庸俗不堪”“我和他们完全没有办法交流”“和周围的人也一样,无法沟通’

教授当时说,“收起你知识分子的傲慢。

    后来教授的原话我不记得了,大概就是说大家知识储备都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父母朋友,理解我们周围大多数其实都只是普通人,很多人一辈子都碰到不写剧本拍电影这些事,所以插不上话是件很正常的事。关键是他们在努力去和你交流,只是他们的阅历只能支撑他们问出“多少钱”这样的问题。但至少他们试图去感受你的世界了,而你也应该尝试去和他们沟通交流,尝试去解释-些东西给他们,让他们理解你。

啊,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抬头3点半了。大半夜我可真闲。